公司改革發展20周年征文連載:豫中情 一輩子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豫中公司改革發展已經走過了20個年頭,回憶起在公司工作、學習、生活的十五年,仿佛就在昨天,歷歷在目。在我的記憶長河中有兩座城市永生難忘,分別是延安和晉城。延安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領導和指揮了中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延安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在這里我曾帶領隊伍艱苦創業,開展石油鉆井施工,職工思想上經歷了一次大變革,打造了一支素質過硬的鉆井隊伍。晉城是華夏文化發祥地之一,煤炭資源儲量大,品質優,煤層氣儲量占全國近1/4,在這里我曾帶領隊伍轉型發展,開展煤層氣鉆井施工,實現了無數個技術突破,推動公司穩中求進發展。這兩個地方對豫中公司的持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到陜北打油井,艱苦創業求生存
上個世紀末,全國地勘行業舉步維艱,各單位紛紛開展多種經營,到處找米下鍋。為積極響應省局到陜北去創業的號召,2000年5月17日,我與時任河南省煤田地質局一隊第一工程處處長的宋佩德和李雙軍、司機祝貞東四人開著當時比較“豪華”的北京吉普車以每小時40碼的速度,一路顛簸、翻山越嶺,進入陜西子長縣,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革命圣地延安。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踏上延安這片神圣的土地,崇敬之心油然而生,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令人肅然起敬!
但是美好的憧憬與現實往往有一定差距。子長的地貌最具有黃土高坡的特征,滿山不長樹,厚厚的黃土連綿不斷,溝溝坎坎縱橫交錯,通往井隊的道路被大車碾過后,虛土埋過人的膝蓋,寸步難行。
煤田地質一隊第一工程處2000年春節過后上了第一臺鉆機,由于該設備之前在河南施工的都是煤田勘探孔,設備小、鉆具細、鉆孔淺,再加上對地層不熟悉,在施工600米時發生了井下事故,原本十幾天可以完成一口井,前后折騰了四個月。鉆工們天天上班起下鉆,一身油污、灰頭土臉、渾身疲憊、滿眼失落,一個個無精打采的樣子。面對這種情景,我們幾個領導在一起商量,再這樣下去只有打道回府了,必須重整旗鼓,從頭開始,只要精神不倒,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隨后,我們與井隊的所有職工進行了摸底談話,不恥下問到附近的其他單位井隊虛心學習,找問題、找對策,想辦法、理思路,抓整改、抓技術,樹信心、提正氣。就這樣一點一點解決,一個一個難題克服,終于在八月份完井了。這時,又一個難題擺在我們面前,終于可以交稅了,可是當時我們第一工程處就連兩萬塊錢也拿不出來,沒辦法我與王新敏厚著臉皮跑到一個老鄉家里去借,好在我們陜北的老鄉淳樸厚道,心地善良,借給我們,讓我們及時交了稅,妥善解決了這個難題。每當我想起這件事時我都非常感激陜北老鄉雪中送炭情誼,同時心里的酸楚油然而生,久久不能忘懷……
有了第一次深刻教訓,我們及時進行了總結,始終把安全預防擺在第一位,堅持技術創新,牢固樹立質量就是生命線的思想,將技術措施和施工方案貫徹到每一個職工,此后幾年我們再沒有發生過類似孔內事故,年產值從幾百萬到兩千萬,職工工資年年翻倍,當時108井隊職工有句順口溜,“今年過年買皮衣、明年回家坐飛機”!
2000年初,省煤田地質局領導審時度勢,決定在延安成立陜北石油鉆井指揮部,統一協調指導局屬四個地質隊在陜北的石油鉆井隊伍。在指揮長李云峰帶領下,指揮部同志們密切關注延長石油管理局工作動態,召集各項目部定期召開調度會,分享市場信息、研判市場形勢,分析處理生產技術難題,幫助基層開展技術革新,協調解決各單位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指揮部的成立起到了統一思想、協調各方、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為豫中公司之后的改制重組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4年6月,省煤田地質局研究決定,將陜北四個地質隊的14臺鉆機和所有人員資產以股份形式劃入豫中公司,從此豫中公司由資質管理型轉為鉆井施工型企業,走上了改革發展之路。
公司改制后,一部分隊伍繼續留在延安打石油井,豫中井隊敢打硬仗、能打勝仗和吃苦耐勞的優良作風給延長石油管理局留下了良好印象,同時我們也在密切關注國內其他市場領域,以前瞻性目光緊盯煤層氣開發這個方興未艾的大市場。
進軍煤層氣市場,轉型發展保穩定
2004年,陜北石油市場步入發展低迷期,剛剛組建的一支隊伍何去何從成為擺在領導們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經過班子慎重研究后,決定派出一支精干隊伍進軍煤層氣市場。
2003年,晉煤集團藍焰公司在山西沁水拉開煤層氣開發的序幕,公司從陜北撤下來的鉆機參與了鉆井施工,開始打了幾十口直井,壓裂排采效果比較好,計劃大面積開發,得到這個消息后公司立即行動起來,在全面提質增效的同時,幫助甲方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提高產能。叢式井當時在石油井施工領域已經是成熟的技術了,但在煤層氣勘探開發全國還沒有先例。叢式井的一個井場可以布數十個單井,不僅節約土地還能提高產能效率,經濟又實惠。但當時在煤層氣這個領域還有許多卡脖子的技術難題沒有解決,為了推動這項技術在煤層氣勘探開發中得到應用,我們主動邀請藍焰公司領導和技術人員,多次前往延安石油工地,現場與延長石油的技術人員進行交流溝通,經過不懈努力最終成功地解決了所有技術問題。藍焰公司決定由我們最先施工一批叢式井,我們抓住了這個機會,圓滿地完成了任務,煤層氣從式井從此在晉煤藍焰開花結果了。由于我們主動地站在甲方角度思考問題,并真心實意幫他們解決困難,很快得到甲方信任。此外我們在施工中堅持技術創新,提高鉆探效率,嚴把安全質量關,很快就在晉煤藍焰站穩了腳跟,在藍焰所有的外協鉆井隊伍中脫穎而出,成為晉煤藍焰鉆井隊伍的主力軍。
為了進一步擴大煤層氣鉆井市場,提高豫中公司在全國的影響力,我們積極拓展外部市場,先后與北京亞美大陸、北京奧瑞安公司,以及中聯、中石油、香港龍門、加拿大英發、河南省煤層氣公司等二十幾家煤層氣開發商建立合作關系。據統計,到2009年全國已完成各類煤層氣井4000余口,僅豫中公司施工的煤層氣井就達1500口左右,約占全國煤層氣井的三分之一。
鏖戰“亞洲第一井”,技術創新促發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技術創新是豫中公司發展的第一動力。2005年我們在跑市場的過程中了解到煤礦大口徑井需求在不斷增加,雖然這種井施工難度大,但經濟價值非??捎^。一次機緣巧合讓我們接觸到了這類項目。安徽煤田一隊在淮南簽訂了兩口煤礦大直徑工程井,由于他們沒有施工過此類鉆井,便邀請我們進行技術交流,最后達成協議由豫中公司負責其中一口井的施工。
該井開孔直徑110毫米,設計井深860米,當時在國內還沒有成功的先例。為了順利完成施工任務,一開始我們就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成立了技術攻關組,黨委書記李云峰任組長,我和副總經理王新敏任副組長,分公司經理曹東風、井隊長靳光均等為成員,該項目同時得到了省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局總工程師耿建國多次關心過問,局勘查技術處處長彭桂湘、副處長袁志堅多次親臨現場進行技術指導,關鍵施工環節和技術方案經過數十次的論證,主要數據反復驗算上百次,多次跑北京、淮南、西安、天津等地調研,凡是涉及技術、材料、工具等一一進行比對計算核實,每個環節必須做到精益求精、分毫不差。經過緊張復雜有序的準備工作,于2006年元月開鉆,一寸一寸進尺,一級一級擴孔,經過180天晝夜不停施工,克服數不清的困難,伴隨著緊張復雜焦慮的心情,該井終于順利完成。完井井深851米,我們采用當時只有在課本上學到過,但從未進行實踐過的直井560MM水泥浮塞安全下入了335噸的套管,并且在封井過程中一次性成功。此井成功創下全國煤礦有史紀錄(安徽煤田一隊施工同樣的一口井,歷時一年,在封井過程中失敗了),填補了河南煤田地質局技術空白,給全國煤礦瓦斯排放、通風降溫等安全帶來了福音,被譽為“亞洲第一井”。
時任河南省煤炭工業局局長李恩東聽取了公司的專題匯報后十分高興,當場決定當年全省煤礦安全會議就在安徽淮南鳳臺煤礦大口徑施工現場舉行。會議期間,來自全省各大煤礦的安全負責人100多人集聚到106井隊施工現場調研考察交流,收到了空前的社會效益,為我們以后拓展大口徑井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掌握水平井技術,步入快速發展期
水平井在石油井施工中已經是很普遍的井型,但在2014年之前的煤層氣勘探開發中還比較少,為了搶占市場至高點,我們老早就抽調技術人員學習并開展定向施工。2014年初,成立了定向分公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現在公司的定向隊伍規模已經壯大,有7個分隊,二十余人。
時任河南省煤炭工業局局長李恩東聽取了公司的專題匯報后十分高興,當場決定當年全省煤礦安全會議就在安徽淮南鳳臺煤礦大口徑施工現場舉行。會議期間,來自全省各大煤礦的安全負責人100多人集聚到106井隊施工現場調研考察交流,收到了空前的社會效益,為我們以后拓展大口徑井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提高產能,藍焰公司計劃施工水平井,分公司經理王立峰聽說后,主動與藍焰技術部門和市場部門負責人對接溝通,從完井技術到安全質量等各個方面進行詳細匯報,藍焰公司又實地考察了數十個單位,最終決定把第一口水平井的施工重擔交給豫中公司。
此時的大考又一次把我們拉進了實戰當中。狹路相逢勇者勝,敢于亮劍才是豫中的精神品格。我們立即成立專項小組,公司副總經理王新敏、曹偉任組長,分公司經理王立峰、定向分公司經理郭增付任副組長,其他有關人員為成員。從第一個數據開始到完井的最后一個數據,他們不知道核算了多少次,設備的選擇,鉆具的配置,定向工具的確定等都做到精準無誤。
豫中公司在面對大的困難從來不曾怕過,更不打無準備的仗。公司上下高度重視,準備工作充分,曹偉和王立峰下沉井隊一個月,與工人一起吃住,一起討論解決問題,歷經30多個晝夜,克服了重重困難,1468米水平井順利完成了。這口水平井的成功實施,標志著豫中公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鉆井施工領域,為今后拓展石油、煤層氣、地熱以及煤礦區域治理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打下堅實基礎。
時任省煤田地質局總工程師和河南省探礦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的耿建國聽到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后,當即決定2015年河南省探礦工作委員會年會在山西晉城端氏鎮召開。這是對豫中公司技術創新成果的最大肯定,也是豫中人的莫大鼓舞,這讓我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詩,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自豪和雄壯。
我在豫中公司曾經工作、學習、生活了十五年,現在回想起來想說的話很多,我與公司廣大干部職工一起并肩戰斗、一起經歷風雨,有過失敗的痛苦,但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悅。2015-2019年是公司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作為負責人我和大家一起不畏艱險,奮力拼搏,一步一個腳印,戰勝了無數個困難,實現了公司的健康穩定發展,我認為這與我們始終傳承的“延安精神”(國家: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陜北精神”(原煤田地質局:艱苦奮斗,勇于開拓,創新發展,團結進取)和公司實施的“1341”發展戰略(一條發展主線:高質量發展;三大能力提升:黨建引領、公司治理、人才隊伍;四大產業格局:清潔能源勘探開發、礦山地質災害治理、礦山應急搶險救援、自然資源技術服務;一個美好愿景:公司強、事業興、員工富)分不開的。只要精神在、信心足、目標明、拼搏強,未來一定可期。
祝愿豫中公司在未來的歲月中繼續揚帆遠航,創新不止,業績長虹,成為行業的佼佼者,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下一頁: